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是为了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饮用水安全而制定的,该规范明确了地表水和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基本方法和定界要求,以及相关图件制作和技术文件编制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的详细说明:
1、背景:
-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治理,防范饮用水水源污染风险,保障饮用水安全,制定了本标准。
- 该标准首次发布于2007年,本次修订是第一次修订。
2、适用范围:
- 适用于集中式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备用和规划水源地)的划分,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可参照执行。
3、划分方法:
- 采用了模型计算和类比经验方法两种,对具备计算条件的水源地采用模型计算方法划定,对不具备计算条件的采用类比经验方法进行划定。
- 规定了不同要求的三类保护区,即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内水质主要是保证饮用水卫生的要求,二级保护区主要是在正常情况下满足水质要求,在出现污染饮用水源的突发情况下,保证有足够的采取紧急措施的时间和缓冲地带,而准保护区则是为了在保障水源水质的情况下兼顾地方经济的发展。
4、技术要求:
- 规定了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基本方法、定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图件制作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文件编制的技术要求。
- 增加了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调查的技术要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步骤的要求、基本方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定界的技术要求、完善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界技术的要求、完善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图件制作的技术要求、完善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的编制要求。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是为了确保饮用水安全而制定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它明确了划分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有助于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