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座位没有E座主要有以下原因:
与国际惯例接轨:早期飞机多是单通道,每排有6个座位,按A、B、C、D、E、F顺序编号,形成了A、F靠窗,C、D靠过道,B、E是中间位置的传统,高铁座位命名借鉴了这种国际通用的航空座位编排方式,方便乘客识别和乘坐。
空间限制:高铁车厢相对狭窄,与飞机相比,无法完全沿用飞机的座位编排方式,在设计高铁座位时,采取了二等座3+2的排列方式,取消了E座位。
座位布局调整:早期飞机采用单通道布局,每排有六个座位,采用3+3 的排列方式,用 ABCDEF 表示,后来,火车也延续了这一传统,但高铁二等座的座位采用 3+2 的排列方式,导致 E 座位被省略。
以下是高铁座位常见的命名规则:
二等座:采用“3+2”的座椅排列,即一边三个座位,另一边两个座位,A 和 F 代表靠窗的座位,C 和 D 代表靠走道的座位,而 B 则代表中间座位。
一等座:采取的是“2+2”的座椅排列,即两边各有两个座位,A、F 同样代表靠窗的座位,C、D 代表走道的座位。
商务座:采取的“2+1”座椅排列,即每排有三个座位,A 和 F 为靠窗座位,C 为走道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