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确需求与使用场景
医疗行业:医护人员在 X 光、CT 室等操作中,需穿戴铅防护服、铅围脖、铅帽、铅眼镜等;核医学科室建议使用传统铅衣,对于长期接触射线的工作人员,如介入科医生,对防护服的防护性能要求更高。
工业领域: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根据检测的射线类型和强度,选择合适铅当量的防护服;在放射性物质储存或运输岗位,需要全身式的防护装备。
科研场所:科研人员在进行放射性实验时,要依据实验产生的射线能量和剂量,配备相应的防护衣物、手套、护目镜和呼吸防护装置等。
2、关注关键性能指标
防护功能:遵循 ALARA 原则,把人体可能吸收的射线剂量降到最低,医护人员一般选择不超过 0.50mmPb 铅当量的防护服;对于高辐射环境,应选用更高铅当量的防护产品。
材质质量:常见的有铅、聚乙烯等材质,铅材质防护效果好但重量大;无铅或微铅材质相对较轻且防护效果也不错,适用于导管室、普通放射科室等低辐射环境,而 CT 室、核医学等高辐射环境建议使用含铅或传统铅防护服。
人体工程学设计:好的设计能够减轻重量对人体的损伤,确保防护效果不受影响,如符合人体解剖学设计的防护服,能更好地覆盖和保护身体重要部位。
型号尺寸:合适的尺码才能保证良好的防护效果,过大可能导致防护不足,过小会限制行动且容易造成破损,购买前应准确测量身体尺寸,并参考产品尺码表选择合适的型号。
3、考虑重量与舒适度
重量:功能好且重量轻的防护服是理想之选,优质的微铅或无铅防护服在提供足够防护的同时,重量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如高品质的无铅防护服可提供 0.50mmPb 防护能力,且重量在 5kg 左右。
舒适度:穿着舒适的防护服能让使用者更愿意按规定正确佩戴,检查防护服的内衬材质是否柔软透气,肩部、腰部等部位的设计是否贴合身体曲线,活动时是否灵活自如等。
4、认证与品牌信誉
认证情况:选择通过相关国际或国家认证的产品,如欧盟 CE 认证、美国 FDA 认证以及国内的医疗器械注册证等,这些认证表明产品符合一定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品牌信誉:知名品牌通常在产品质量、研发能力和售后服务方面更有保障,可以参考其他用户的评价和口碑,了解不同品牌在实际使用中的表现。
5、价格与性价比
价格范围:放射防护用品的价格差异较大,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防护性能越好、材质越先进的产品价格越高。
性价比评估:不能单纯以价格作为选择依据,而应综合考虑防护性能、质量、舒适度和使用寿命等因素,一些价格较高但质量可靠、经久耐用的防护服,从长期使用成本来看可能更具性价比。
6、维护与保养
清洁方法:使用后应及时清洁防护服,去除表面沾染的污渍和细菌,不同材质的防护服有不同的清洁要求,一般可采用湿布擦拭或按照产品说明书指定的清洗方式进行清洗。
存放条件:将防护服存放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防止材料老化和性能下降,要避免挤压和折叠,以免影响其防护效果。
定期检查与更换:定期检查防护服是否有破损、裂缝、变形等情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换,防护服的使用年限为 1-5 年不等,具体取决于使用频率、防护材料的质量以及是否正确使用和保养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