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是一份重要的法规性文件,旨在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并保障公众健康,以下是该细则的一些重点内容:
1、总则: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制定本细则;明确公共场所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
2、卫生管理:
- 公共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其经营场所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设立卫生管理部门或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和档案。
- 公共场所经营者需建立卫生培训制度,组织从业人员学习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并进行考核。
![公共场所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有哪些重点内容?-大将网 公共场所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有哪些重点内容?-大将网](https://www.djvassi.com/zb_users/upload/2025/02/20250203014648173851840845866.jpeg)
- 从业人员需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患有某些特定疾病(如痢疾、伤寒等消化道传染病及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的人员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 保持公共场所空气流通,空气质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采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符合相关卫生规范和规定。
- 提供给顾客使用的生活饮用水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游泳场(馆)和公共浴室水质也应符合相应卫生标准。
- 采光照明、噪声等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尽量采用自然光,自然采光不足时配置合适的照明设施,同时采取措施降低噪声。
- 提供给顾客使用的用品用具要保证卫生安全,可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应一客一换,按卫生标准清洗、消毒、保洁;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
- 应根据经营规模、项目设置相应的卫生设施设备和公共卫生间,并建立维护制度,确保正常运行。
- 配备预防控制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保证正常使用,及时清运废弃物。
- 选址、设计、装修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室内装饰装修期间不得营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室外吸烟区设置也有相应要求。
- 要制定危害健康事故应急预案或方案,定期检查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隐患;发生危害健康事故要立即处置并报告,不得隐瞒、缓报、谎报。
3、卫生监督:国家对公共场所实行卫生许可证管理,未取得卫生许可证不得营业;卫生监督的具体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公布。
4、罚则: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行政处罚措施,如警告、罚款、停业整顿、吊销“卫生许可证”等;造成严重危害公民健康的事故或中毒事故的单位或个人需对受害人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从多方面详细规定了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要求和监督措施,对于保障公众在公共场所的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