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度目的与适用范围
1、明确目的:确保消防器材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投入使用,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减少火灾损失。
2、确定范围: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消防器材的管理,包括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水带、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各类消防设施和器材。
二、管理职责
1、指定部门与人员:设立专门的消防器材管理部门或指定专人负责,如保安队、安全管理部门等,明确其具体职责和管理权限。
2、使用部门责任:各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消防器材的日常管理和保养,确保器材完好无损、数量齐全,并定期进行检查。
三、消防器材的检查与维护
1、日常检查

- 每日对消防器材进行外观检查,查看器材是否完好无损、配件是否齐全、压力是否正常等,如检查灭火器的压力表指针是否在正常区域。
- 检查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消防器材周围是否存在堆放物品等情况。
2、定期检查
- 根据不同消防器材的使用年限和技术要求,制定相应的定期检查周期,灭火器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维护,包括筒体腐蚀程度检查、压力测试等;消防栓应每月进行一次出水试验,检查阀门启闭状态和管路是否畅通等。
- 对于建筑自动消防设施,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应每月进行功能测试,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检测和保养,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3、专业检测:对于一些需要专业技术检测的消防器材,如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可燃气体报警器等,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检测,出具检测报告,并存档备案。
四、消防器材的配置与更新
1、合理配置:根据场所的火灾危险性、面积大小、人员密度等因素,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合理配置消防器材,确保消防器材的数量和种类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2、及时更新:对于损坏严重、超过使用年限或性能下降无法正常使用的消防器材,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建立消防器材档案,记录器材的购置时间、维修保养情况、报废时间等信息,以便及时掌握器材的状态和更新需求。
五、培训与演练
1、员工培训: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维护保养要求、火灾应急处理等内容,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应急演练: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火灾应急演练,检验消防器材的可靠性和员工对器材的操作熟练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演练结束后,对消防器材进行检查和复位,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六、监督与考核
1、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消防器材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各部门消防器材的管理和维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违反规定挪用、损坏消防器材的行为,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考核奖惩:将消防器材管理工作纳入单位的安全考核体系,对表现优秀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批评和处罚,以提高各部门和员工对消防器材维护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消防器材维护管理制度的制定应涵盖制度目的与适用范围、管理职责以及消防器材的检查与维护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消防器材时刻处于良好状态,有效应对突发火灾事故。